央廣網(wǎng)長春11月16日消息(記者王晶)京城紅葉正當時,長春卻已進入冰雪模式。
車子駛進吉林長春九臺區(qū)的善滿家園智障人康復托養(yǎng)中心,當胡艷蘋帶著記者從大院進到室內(nèi)時,十幾個正在“自娛自樂”的孩子們一下全圍了上來,她們一邊叫著“媽媽”,一邊爭相擁向胡艷蘋,有的直接鉆進了她的懷中。胡艷蘋摟摟這個拍拍那個,不時問寒問暖。
這里生活著52位智障人,衣食住行全部免費,其中大部分是胡艷蘋“撿”來的。但這絕非僅是個讓人動容的愛心故事!拔乙獛е⒆觽兏纳粕,尋找自我價值,而不是帶著他們要飯祈求別人同情!焙G蘋覺得,他們需要的,更多是精神上的東西,渴求認可,渴求用勞動找到尊嚴。
胡艷蘋與孩子們在一起(央廣網(wǎng)記者 王晶 攝)
在當?shù)卣膸头鱿,從最初單一對智障人的托養(yǎng),轉(zhuǎn)變到面向當?shù)厝悇e殘疾人實現(xiàn)康復、脫貧,胡艷蘋在不接受一分錢社會捐助的情況下,實現(xiàn)如今善滿家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康復、教育、培訓、就業(yè),這些全國8000萬殘疾人面臨的難題,在這里摸索出了全鏈條融合發(fā)展模式。
“撿”來的家園
初雪已至,善滿家園房前屋后的菜地罩上了大棚,院墻邊的豬圈也被裹得嚴嚴實實。后院的果園過了采摘季,等冬去春來,胡艷蘋就帶著孩子們在這里勞動、玩樂。她從不買除草劑等化學物品,否則稍不留神就會被喝掉。
當記者走進衣物縫補間時,見到柜子里整整齊齊地存放著每一個人的衣物,且都清清楚楚地用便帖標清了姓名,就連宿舍里的拖鞋都擺放一致。但剛來時,胡艷蘋說,一個個孩子不是隨地大小便,就是砸玻璃。更有甚者,吃飯時先把飯菜倒在地上,然后用手抓著吃。就連洗臉洗腳用的塑料盆,往往是頭天剛買,第二天就被他們踩碎了。
“慢慢強化他,每天到什么時候做什么事,形成這種條件反射!焙G蘋不斷嘗試讓他們學會像常人一樣生活。
托養(yǎng)中心的儲衣間(央廣網(wǎng)記者 王晶 攝)
常有人說,胡艷蘋是一個瘋女人帶著一群傻孩子,但她不在乎!懊看挝铱吹竭@些孩子,都會找到自己孩子的影子!
將時鐘撥回到2000年,胡艷蘋婚后一年便生下一個男孩兒?珊⒆映錾蟛痪帽惚淮_診為先天性智障,短短7個月,孩子便離她而去。從那以后,她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做不到停止對智障兒童的關(guān)心,開始往家里撿“傻子”。垃圾箱揀吃食的“老夢”,找不到家、車禍中被撞傷的“大美女”……無論男女老少,大街上看見的,別人送過來的,胡艷蘋都收養(yǎng)。
“俺‘閨女’就這么一個一個地往回撿,誰說都不聽!苯衲72歲的趙鳳元大爺是胡艷蘋“撿”回來的第一個老人。
早在胡艷蘋在長春火車站擺地攤的第一年,趙鳳元突發(fā)癲癇倒在了她的地攤旁。盡管生意剛剛起步,并無積蓄,可胡艷蘋還是收留了老人,還給他治好了病。如今,他依然快樂地生活在這里。和記者沒說幾句,就急著離開了,“要去推點彩鋼修補屋頂”,他早已把這當成了家。
胡艷蘋逐漸紅火,自己出資在吉林省九臺市建立了善滿家園智障人康復托養(yǎng)中心。智障孩子們有了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家。同時,胡艷蘋也擁有了更多的家人。但這些智障者被撿回來時并不知道自己的年齡甚至名字,為此,高興、快樂、吉祥……這些美好的詞語成了胡艷蘋為她們起的名字,她希望他們不再被叫做“傻子”。
丫丫也是那時被撿回來的。她的實際年齡應該已有30多歲,但看上去不過十歲的智商。說話間,胡艷蘋打開手機,音樂一響,剛剛還吵鬧的丫丫,和其他智障者拽著胡艷蘋扭起了秧歌。可單純給吃、喝無法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她還常舉辦歌舞比賽,也帶著孩子們外出參加特奧會,甚至登上《中國夢想秀》的舞臺。這里年紀最小的二亮剛來時什么都不會說,聽到他能完整地說出“小白兔白又白”這段童謠時,胡艷蘋覺得很滿足,雖然這句她足足教了半年。
孩子們臥室內(nèi),擺放著幾張課桌,胡艷蘋常教他們看圖識字(央廣網(wǎng)記者 王晶 攝)
走出“家園”
智障人分為不同類型,有的是天生的,有的則是后天造成。胡艷蘋發(fā)現(xiàn),單單給他們一個家還不夠,他們同樣可以通過康復得到更好發(fā)展,甚至可以就業(yè)。
“媽,咱開個餐館,我當經(jīng)理,我能幫你!北淮蠡锓Q為“夢經(jīng)理”的孩子,是攛掇胡艷蘋開餐館的“功臣”。胡艷蘋把自己二層茶樓的一樓改成了餐廳,有8位來自善滿家園智障人康復托養(yǎng)中心,負責傳菜、搬運等工作。2015年5月19日,全國首家智障支持性就業(yè)實訓基地——阿甘餐廳正式開業(yè)。餐廳所用食材大部分為智障人農(nóng)療基地生產(chǎn)。
阿甘餐廳的名字靈感來源于美國經(jīng)典電影《阿甘正傳》,阿甘也就成餐廳里智障人士的代名詞!爸钦先俗鍪隆桓睢阒灰虝,就會做的很好,教他拔草一根草都不會給你留!辈蛷d虧本運營半年后,現(xiàn)在能略有盈余。此后,胡艷蘋在“善滿家園”附近開了一個農(nóng)家山莊,取名阿甘村,設置了農(nóng)療、工療基地,修建了魚塘等。又有5名智障人士有了正式工作。
胡艷蘋說,善滿家園以康復托養(yǎng)中心為依托,對心智障礙者進行康復訓練和技能培訓,符合就業(yè)條件的通過崗前培訓,在就業(yè)輔導員幫助下安排在阿甘餐廳工作。每當餐廳里有顧客和“阿甘們”擦肩而過時,他們都微微鞠躬說:“您好,歡迎光臨。”有時他只會說其中半句,因為忘了另外半句是什么。
可如今,他們中很多人用工資買了手機,會打電話,甚至會發(fā)微信語音和圖片。
烘焙班剛做出的面包(央廣網(wǎng)記者 王晶 攝)
“給你,嘗嘗好吃不!苯衲16歲的魏豪用不太流利的語言打著招呼,熱情地向記者推薦自己剛做出的無水蛋糕。他不在阿甘餐廳,而是在2017年善滿家園創(chuàng)建的專門為殘疾人提供服務的“創(chuàng)孵示范園”學習。在這里,胡艷蘋開設了以輔助性就業(yè)為主的善滿烘焙坊,并通過企事業(yè)單位團購訂單的形式作為主要銷售渠道,已實現(xiàn)11名智障人穩(wěn)定就業(yè)。
“我們不需要別人因可憐我們,才買我們的商品,孩子們做的不比正常人差。”彩繪、工藝品創(chuàng)作……胡艷蘋陸續(xù)推出了多項符合社會需求的技能項目供大家學習。
而她的善舉,也得到了當?shù)毓俜降闹С,并通過以購買服務的形式與善滿家園有機結(jié)合,打造了集康復、教育、培訓、就業(yè)、托養(yǎng)于一體的殘疾人扶貧助殘全鏈條融合發(fā)展新模式,并于今年成立了九臺區(qū)善滿家園殘障人綜合服務中心。
徐國輝的“寶貝”(央廣網(wǎng)記者 王晶 攝)
一些患有肢體殘疾的人士紛紛前來“求學”。這些人中,最小的只有12歲,最大的53歲。在今年的東北亞博覽會上,這些殘疾學員制作的產(chǎn)品在不到2天時間內(nèi)便被銷售一空。就在記者去的前幾天,柳編組的肢體殘疾人徐國輝剛剛拿到3000多元的銷售收入,這是他設計和編制的“農(nóng)家院”等柳編工藝品賣掉后得來的收入。
這筆錢于是他而言,分量很重,有關(guān)尊嚴,49歲的他終于可以不再依靠父母過活!白屗麄冇墒芤嬲咦兘ㄔO者,從脫貧到致富。但很多時候?qū)埣踩藖碚f,精神上鼓勵是最需要的!睋(jù)記者了解,綜合服務中心年培訓計劃殘疾人學員500人次,培訓中心在為學員提供免費食宿、接送等服務的同時,還形成“一園多點、統(tǒng)分結(jié)合“的農(nóng)村殘疾人就業(yè)模式。目前,已設土們嶺等6個實訓就業(yè)點。
殘健融合“新家園”
目前,包括長春公交集團等70余家企業(yè),將中心培訓合格的學員收納至囊中,提供適合他們的工作崗位。但這些還遠遠不夠,殘疾人就業(yè),既要輸血也要造血。在幫扶殘疾人就業(yè)道路上,長春再次進行了探索。
一直以來,我國特教學生在完成義務教后還達不到就業(yè)年齡,就只能回歸家庭,所掌握的知識就會逐漸淡忘,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記者來到九臺區(qū)善滿家園殘障人綜合服務中心,見其與九臺區(qū)特殊教育學校聯(lián)合辦公,該學校為善滿家園提供了3400平方米的培訓場地。
在三層中心所屬的彩繪實驗室,十幾名殘障孩子們正在學校老師與中心彩繪師的指導下,認真地做套娃彩繪。這是服務中心面向22名在校特教學生,開設符合其自身特點的彩繪職業(yè)培訓課程!艾F(xiàn)在特殊教學通過與善滿家園的有機結(jié)合,在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同時引入職業(yè)教育,并對完成義務教育的學生提供職業(yè)培訓!闭跒楹⒆觽兩险n的老師高翠嚀告訴記者。
吉林省殘聯(lián)副理事長李德富表示,未來善滿家園還將開辦職業(yè)培訓學校,讓完成義務教育的特殊孩子直接參加職業(yè)培訓做好無縫銜接。
九臺區(qū)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正在上彩繪課(央廣網(wǎng)記者 王晶 攝)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斑^去我國多地確保殘疾人基本生活都以給錢、給物,接濟救助為主,但始終難以幫助貧困殘疾人家庭擺脫貧困!痹谥袣埪(lián)相關(guān)負責人看來,服務中心通過以教育為引領(lǐng)、培訓為手段、就業(yè)為目的、康復為保障、托養(yǎng)做兜底的運營模式,讓更多的殘障人士通過勞動獲得尊嚴。這確是一種可持續(xù)、可放大、可復制的全新模式。
現(xiàn)托養(yǎng)中心已有多名智力障礙家庭的孩子生活在這里,李德富解釋道,這樣就可以讓殘疾家庭成員不必為智力障礙的孩子生活所擔心,從而走出家門去工作就業(yè),來提高家庭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同時生活在托養(yǎng)中心的孩子通過培訓和鍛煉后可逐漸提高生活技能水平提升自立能力,為其將來的回歸家庭獨立生活奠定基礎(chǔ)。
“讓他們平等參與社會活動,孩子也能在融入社會的過程中讓自己的智力慢慢成長!边@些年,不少智障孩子離開了托養(yǎng)中心逐漸回歸社會,如今還有50余位留在善滿家園。不少人想給胡艷蘋捐錢,但都被拒絕了!按蠹业暮眯奈翌I(lǐng)了,我不想把這個事情做偏、做歪。”
從康復托養(yǎng),到農(nóng)療、工療的輔助性就業(yè),再到阿甘餐廳的支持性就業(yè),胡艷蘋為智障孩子融入社會鋪設了一條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