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對孩子們來說是“剛需”,正是因為社會、學校和家長疏于設計、提供優(yōu)質“游戲”,才導致商家肆意售賣各種毫無“營養(yǎng)”可言、充斥“毒素”的電子游戲,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一個時代的兒童游戲文化造就一代人的精神品質,給孩子提供什么樣的游戲,需要引起全社會關注
近日,有關“牙簽弩”等危險玩具通過電商熱賣、危害青少年人身安全的新聞引發(fā)社會關注——小小“牙簽弩”只有巴掌大,卻能將牙簽作為“箭”連發(fā),刺穿氣球、紙盒等乃至石膏板,威力之大令人咋舌。如果這“箭”射到孩子身上,后果不堪設想。
經媒體曝光后,電商們已經將“牙簽弩”下架,但類似的“袖珍小暗器”“整蠱小玩具”“高能火拉炮”等還在網上大行其道。有店家直接掛靠時下熱賣的網絡游戲,叫賣“王者榮耀系列弓箭”……兒童玩具竟暗藏殺機,成了“兵器總動員”,真是讓人提心吊膽。
不過,更令人憂心的,是危險玩具所暴露出的“兒童游戲”發(fā)展不良問題。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沒有游戲的童年不是完整的童年,甚至會引致有缺憾的人生。西方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特別強調,一個人的人格是由幼年的經驗所決定的,正處于人格塑造過程當中的孩子,需要在游戲活動中開發(fā)智力和運動能力,鍛煉意志、養(yǎng)成樂群開朗的陽光心態(tài)。
回想30年前,孩子們沒啥電子產品可玩,卻能在游戲中體驗快樂。無論是幼兒園小朋友的“老鷹捉小雞”“丟手絹”,還是小學階段的“跳房子”“跳皮筋”“闖關”“捉人”,都是不需要什么道具、無需花費的群體游戲,一大群孩子玩得滿頭大汗、不亦樂乎。且不說那時的游戲對我們的人生有著怎樣潛移默化的影響,單單回想起陽光下的玻璃珠,偷老師的粉筆在操場上畫格子,以及奔跑時摔倒嘴啃泥的這些畫面,誰的心不是暖暖的?
然而今天,城市里的高樓大廈代替了胡同大院,孩子們平時見個面都難,再加上被各種補習班擠占掉所有的課余時間,哪還能一放學就呼朋喚友玩到天黑,直到“你媽喊你回家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