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70年,一個新生的共和國締造了波瀾壯闊的發(fā)展史;70年,幾代中國人書寫了感天動地的奮斗史。他們,生于1949年。七十載見證復興,七十載家國同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策劃——《家國七十年》,聽共和國同齡人講述家國史。今天推出《陳才根:在崗一分鐘,負責六十秒》。
央廣網(wǎng)北京8月23日消息(記者錢成)據(j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1949年7月,陳才根出生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縣的一個普通農(nóng)民家中,那時南昌已經(jīng)解放2個月,解放軍正在奉新、高安等地迅速擴大戰(zhàn)果。那個月,上海近百萬軍民走上街頭慶祝解放;那個月,全國工會工作會議在北平舉行;7月1日到9日,中華全國鐵路職工臨時代表會議召開,朱德在開幕會上號召:迅速恢復全國的鐵路交通,支援人民解放戰(zhàn)爭,爭取全國最后勝利。
陳才根是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吉安火車站的第一任站長,和鐵路打了50年交道,2002年,原鐵道部授予他“火車頭”獎章。陳才根說:“鐵路是鐵飯碗,也是鐵的紀律、鐵的要求,這個飯也是不好吃的。連續(xù)三年評到路局勞動模范,才可以申報到原來的鐵道部,申報‘火車頭’獎章!
新中國成立初期,鐵路一窮二白,百廢待興。
1950年,成渝線、天蘭線、蘭新線開工,新中國鐵路建設拉開序幕。陳才根與鐵路結緣是在1968年,中學畢業(yè)后,他到農(nóng)村接受再教育。陳才根說:“我下放的時候,曾經(jīng)在一個小站睡過一晚,鐵路老大哥的形象和那種工作(狀態(tài))對我產(chǎn)生了影響,我一定要想辦法進鐵路!
1970年,浙贛鐵路支線——分文鐵路開始興建,北起分宜站,直達井岡山,陳才根和9名知青以臨時工的身份參加鐵路修建。因為表現(xiàn)積極,當年就正式進入了當時的上海鐵路局南昌分局。陳才根說:“當時進鐵路是很難的,我們修鐵路的民工110多個,給了10個指標可以參加鐵路的正式工作,知青只能選一個,百分之十。”
那時的火車站秩序混亂,管理困難。由于車次少,需求大,站臺周圍又沒有圍墻或者柵欄的阻隔,列車進站時,乘客們一擁而上,每趟車都如春運般緊張。從扳道員、連接員到車站值班員,雖然經(jīng)歷了文革十年動蕩,火車站各個工種所需的技能,陳才根學了個遍。陳才根說:“休班的時候就跟老師傅學習扳道員、調車員(的工作)。南昌市(的老家)離我培訓的地方只有70公里,七個月我沒有回去!
陳才根說,雖然家境貧寒,靠母親賣菜,養(yǎng)父在煤球廠做工,才把他們兄弟五人拉扯大,母親卻一直教育他們“要努力學習,老實做人。”在兩個女兒的記憶里,陳才根話不多,卻以身作則告訴她們該怎么對待學習、對待工作。陳才根的大女兒陳莉回憶,他們家離火車站不到300米,父親基本扎根在車站。“我老爸就是以站為家。我們家從來沒有什么旅游,(家庭)和諧最好的方式就是散步。別人家散步是柳樹花下,我們家散步是家里到車站,轉一圈回來!标惱蛘f。
家庭的影響潛移默化,姐妹二人畢業(yè)后先后進入鐵路系統(tǒng)工作。陳莉直言,最打動她的是鐵路系統(tǒng)員工與時俱進的活力。陳莉說:“鐵路上的人就是充滿活力,因為我們跟鐵打交道,你不充滿活力,怎么把鐵咬下來?”
1996年9月1日,京九鐵路全線通車。陳才根清晰地記得,那年3月2日,他到任吉安火車站站長,和他同去的只有一位事務員。兩人要在京九線通車前不到半年時間里,招集、培訓員工,為吉安至贛州段的鐵路建設運輸建材。那時,吉安站站房還沒建好,他倆和新招的兩名職工擠在12平米的房間。陳才根說,原來的工作環(huán)境相當艱苦,“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沒有食堂,開站的時候沒有自來水,要到三公里以外把水接過來。
京九線猶如一條彩帶貫穿大別山、井岡山、瑞金等革命老區(qū),為沿線地區(qū)注入了生機。陳才根也在京九鐵路吉安站工作了10年。
這個月,陳才根從南昌回了趟吉安站,在他熟悉的車站里,3個站臺已經(jīng)增加到5個,低站臺改造成了更加便民的高站臺,周邊還建起了安全防護設施。陳才根說:“發(fā)展這么快,我當然很高興了。交通強國,鐵路要先行,要先走一步,要適應人民走得好、走得快(的需求)。”
最讓陳才根踏實的,是火車站與來往火車的通信設備不斷升級換代。從最早的利用手信號、路簽等原始方式通知司機能否進出車站,到如今的微機聯(lián)鎖系統(tǒng),火車進出車站越來越安全可控。陳才根說:“火車快到吉安車站,這個微機(系統(tǒng))里面可以看到它走動,它的行程比較安全,司機也知道車站的路給我準備好了,可以大膽地開!
退休后,陳才根被返聘到贛州車務段繼續(xù)指導年輕人工作,至今已有13年。他盼著今年年底昌贛高鐵開通,南昌到贛州的通行時間將從現(xiàn)在4個多小時縮短到2個多小時。從崇山峻嶺中穿行的綠皮火車,到一日千里的高鐵,從路網(wǎng)稀疏到四通八達,從排隊搶票到網(wǎng)絡購票、刷臉進站……陳才根用“天壤之別”形容鐵路出行的變化。他說:“開始我們講只能保證旅客走得了,舒適不舒適(沒關系),現(xiàn)在要走得好,(這)也是跟國家的發(fā)展同步進行的,也適應國家的發(fā)展。”
截至2018年底,我國鐵路運營里程已突破13.1萬公里,比新中國成立時,增加了近11萬公里;中國高鐵的運營里程已超過2.9萬公里,占全球高鐵運營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高鐵技術領跑世界。
于我們,高鐵意味著方便快捷;于城市,意味著發(fā)展機遇;于國家,它已成為中國展示給世界的“亮麗名片”。
陳才根說:“我們鐵路人,要有鐵一般的意志力,要承擔起交通強國的重任。在崗一分鐘,就要負責六十秒,要把老鐵路人兢兢業(yè)業(yè)、無私奉獻的精神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