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宅消費”逆勢大漲,“宅經濟”愈發(fā)火熱。這其中“云娛樂”成為無法缺席的存在。不過有消費者反映,在家娛樂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煩惱——有的軟件自動扣費不商量,有的平臺充值會員后還有套路,也有家長因“熊孩子”的“花錢大手大腳”而手忙腳亂!短焯315》系列報道《“宅消費”里的學問》,今天(6日)推出第四篇——“云娛樂”,怎樣擺脫那些煩惱?
請點擊音頻收聽詳細內容!
央廣網北京3月6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網絡購物、餐飲外賣、網絡游戲等“宅消費”逆勢大漲,生鮮配送、在線教育、遠程辦公、在線醫(yī)療等新型“宅消費”也是一派火熱,發(fā)展迅猛,成為當前經濟發(fā)展中的一抹亮色!罢M”需求激增,也帶來一些新現象、新問題。
“宅”,通常用來形容不怎么出門、待在家里的一種狀態(tài)。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更多的人“宅”在家里,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購物消費,能在家里解決的就不外出。這種動動手指就能在網上解決的消費方式,大大提高了消費者的體驗,說不定還會帶來消費生態(tài)的變化。
“宅消費”逆勢大漲,“宅經濟”愈發(fā)火熱。這其中“云娛樂”成為無法缺席的存在!罢M”中的“云娛樂”,是指在家中可以進行的互聯(lián)網娛樂項目和活動,比如:讀書、追劇、看電影、看綜藝節(jié)目、聽歌等。不過這種靠“云”生活的方式,也帶來一些煩惱。有消費者反映,在家娛樂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煩惱——有的軟件自動扣費不商量,有的平臺充值會員后還有套路,也有家長因“熊孩子”的“花錢大手大腳”而手忙腳亂。
廣東消費者黃先生反映,因疫情在家期間,下載了一款聽書的APP使用。第一個月,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交費充值成為會員。在首月會員還有三天時間的時候,沒有收到通知,系統(tǒng)就扣除了下一個月的會員費。黃先生認為,沒有收到下一個會員月的扣費通知就扣費,是不合理的。
寧夏消費者李先生反映,充值某影視平臺的會員后,使用時卻發(fā)現,有些情況下還需要額外再付費,使用體驗并不好。
對于會員費用收取不夠明晰、用戶充值會員后還需再額外付費等情況,財經評論員呂國舜認為,運營商應該通過優(yōu)化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提升用戶使用體驗,從而讓用戶愿意付費,不能讓用戶“不得不交費”;消費者也要謹慎選擇和操作。
遇到煩惱的還有一些家長。近日,多名家長反映,孩子用家長的手機玩一款名為“第五人格”的網絡游戲時,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花費了數萬元購買游戲裝備。游戲開發(fā)企業(yè)和移動支付平臺相互推諉,不支持退款。
無獨有偶,浙江的許女士近日發(fā)現,她微信綁定的銀行卡里少了一萬多元,經過查找和詢問才知道,13歲的兒子在疫情期間不僅用她的手機上網課,還趁機充值了至少4款游戲和直播軟件,總共花費約12000元。其中消費最多的是在虎牙直播上,一共支付33筆,共計6872元,金額從12元到500元不等。
“熊孩子”犯了錯,也不能全都怪孩子,家長也應該考慮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需要調整的地方。正高級特級教師、大連市第三十九中學王青老師建議家長,要給孩子多一些陪伴。
北京聯(lián)合大學教師肖蘭也提示家長,娛樂是人的基本需求,但要引導孩子提高“娛樂標準”。同時,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健康的消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