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致癌? 使用味精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16-02-29 09:30:00 來源:健康時報
溫度超過100℃味精就會致癌的?很多家庭因此棄用味精,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合理的使用味精可以改善菜肴口感,但是使用味精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味精一直都是很有爭議的調味品,“危害說”也有不同版本,主要因為很多人都把味精看做一種“化學工業(yè)品”。事實上,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是以碳水化合物(淀粉、甜菜、甘蔗、糖蜜等)為原料,經(jīng)微生物發(fā)酵后經(jīng)提煉精制而成。水解植物蛋白質經(jīng)加工也可制得味精。制作過程跟酒、醋、醬油的生產(chǎn)類似,不使用化學原料。而且,谷氨酸鈉本身也存在于葡萄、番茄這些水果中。單純說味精有毒自然是站不住腳的。
眾多說法中,溫度超過100℃味精就會致癌的說法最嚇人,很多家庭因此棄用味精。一般味精中約含有80%~90%谷氨酸鈉,若是將味精在高溫烹炒前加入菜中,確實有一部分谷氨酸鈉會轉變成焦谷氨酸鈉,但這個比例非常小。實驗證明,將含味精約0.2%的淡鹽溶液加熱至115℃~120℃,并持續(xù)3小時,僅有約0.7%的谷氨酸鈉生成焦谷氨酸鈉,這樣的量對人體產(chǎn)生的影響微乎其微。
味精不是毒藥,其天然存在于糧食、豆類和魚肉中,安全性其實和雞精差不多,少量食用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那么,食用味精到底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菜臨出鍋時放味精 加在溫度80℃~100℃時容易溶解而發(fā)揮其鮮味的作用,當超過100℃時會發(fā)生變化而失去鮮味,超過150℃時還會形成焦谷氨酸鈉而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做菜或湯要等臨出鍋時再加入味精為最佳。而涼菜的溫度偏低,味精難以發(fā)揮作用,甚至還會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無味且掃興。如果做涼菜時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熱水把味精溶解后再拌入涼菜之中。
每天不超過5克 成年人每日攝入味精不應超過5克。味精就是谷氨酸鈉,在體內分解形成谷氨酸和鈉離子,而體內谷氨酸的含量過高會限制人體對鈣、鎂離子的利用,嬰兒食品中味精過多會影響血液中的鋅的利用,而鈉攝入過多還會引發(fā)高血壓病,所以每天食用的味精不要太多,嬰幼兒最好不要食用味精。
炒肉菜不用加味精 肉類中本來就含有谷氨酸,與菜肴中的鹽相遇加熱后,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除了肉類,其他帶鮮味的食物也沒必要加入味精,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
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 酸味明顯,醋加得比較多的菜肴不能加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huán)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肴都不能放味精。
調餡料不宜加味精 許多人在調餃子餡、春卷餡時,都會放點味精,這樣很不安全。味精拌入餡料后,會一起經(jīng)過蒸、煮、炸等高溫過程。但是,溫度只要超過100℃,味精就會發(fā)生變性。不但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鈉,危害人體健康。除了不能拌餡,在制作熱菜時,也是要在菜肴即將離火時才能加入味精。
味精用咸不用甜 在適當?shù)拟c離子濃度下,味精的鮮味才能更突出。所以,味精的鮮味在咸味菜肴中才能有鮮美表現(xiàn),但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但不能增鮮,反而會抑制甜鮮的本味,并產(chǎn)生一股異味。所以,雞茸玉米羹、香甜芋茸等菜肴中不能加味精。(
編輯:單曉琳
關鍵詞:高溫過程;致癌;谷氨酸鈉;鈉攝入;菜肴
味精是廚房最常見的調味品之一,而在民間有說法認為味精對我們的健康是有危害的,應該杜絕吃味精。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谷氨酸鈉進入身體后可以分解生成谷氨酸,谷氨酸是人體需要的一種營養(yǎng)素,它可以參與人體的蛋白質合成反應,被人體吸收利用。
2015-09-18 09:23:00
(記者 馮志軍)東西綿延近1600公里的甘肅持續(xù)近一周的大范圍“高溫烘烤”模式,終于隨著3日凌晨一場雨水的來臨而逐漸停歇。中新網(wǎng)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事實上,自今年入汛以來(6月1日-7月6日),甘肅出現(xiàn)持續(xù)陰雨寡照天氣,全省平均氣溫僅為18.3℃,為1997年來最低,平均最高氣溫為2000年來最低。
2015-08-05 21:55:00
我國中東部12個省會城市現(xiàn)高溫 致使華北旱情發(fā)展,自7月12日,我國中東部的高溫天氣已發(fā)展起來,今天將是本輪高溫過程中高溫范圍最大,強度最強的一天,從華北到華南大部地區(qū)都將出現(xiàn)35℃以上的高溫,同時,由于炎熱少雨,華北不少地區(qū)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旱情。
2015-07-14 12:15: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wǎng)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wǎng)